善意和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專訪

 

以下為匈牙利報2015年11月14日刊所登載的一篇匈牙利教授對我的專訪。敬請賜教。 林中斌 20151119

 

HVG 20151114 
Bekulekeny uzenetek 
作者Gabor Nagy 
善意和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專訪

台灣國防大學教授、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北京不用武力, 只要靠緊密的經濟和文化關係,即有可能達到統一的目的。

HVG: 您對甫於新加玻舉行的「馬習會」看法如何?其意義為何?

林中斌: 雖然馬習歷史性的會面在立即、具體成果上有所侷限,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及亞太區域強權平衡將造成極大影響。

HVG: 自從2008 年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兩岸關係已有改善,您看法如何?

林中斌: 其實北京已有意識到需改善兩岸關係,其學習過程中有兩個轉捩點,一是1995-1996 年飛彈危機,讓北京知道使用武力並非明智之舉,二是2000 年3月15 日,中國前總理朱鎔基威脅台灣選民不要投民進黨反而促成該黨總統候選人險勝。一個軍事教訓、一個政治教訓讓北京理解到贏得台灣民心的重要。

HVG: 北京以甚麼方式減少其威脅性?

林中斌: 中國領導高層開始避免以言詞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但這不表示北京放棄以心理、法理及媒體戰軟化台灣,他們採取經濟、文化、外交或宗教等超軍事手段,同時也不排除軍事手段(military means)。他們也不再提鄧小平在1984 年提出的「一國兩制」。直到去年9 月26 日,習近平才又提到「一國兩制」,以此回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如果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北京必須改變對台態度。之後41 天,北京釋放較緩和的訊息,習近平重提「九二共識」,意即台北和北京對一中各有表述。

HVG: 北京似乎理解到「買」台灣比攻擊台灣容易,尤其是台灣出口有四成到中國,八成的投資額在中國,而且自2008 年以來,經貿和觀光更頻繁?

林中斌: 隨著時間的過去,北京體會到軍事比經濟選項不討好,他們可以透過非軍事的方式達到最終統一的目標,但是北京從來沒有放棄武力犯台。

HVG: 對外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兩岸對名稱的重視程度很奇怪,例如台灣必須以「中華台北」的名字參加奧運。

林中斌: 這是因為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稱的重要不可等閒視之,因此北京
用甚麼和不用甚麼變得很重要。現在北京採取的對台政策名為「三中一青」,意
即贏得「中小企業」、「中低階層」、「中南部民眾」及「台灣青年」。

HVG: 美國在兩岸關係扮演的角色為何?

林中斌: 北京常常跟華府說他們希望對台關係達到甚麼結果,例如陳水扁在2000 年到20008 年總統任內希望能公投決定台灣未來,中方即向美方表示不悅,華府也成功說服陳不要如此做。另外有趣的是,2014 年底,美方高階官員及中國事務專家代表團訪台時,曾有成員表示,雖然2016 總統大選是台灣的內部事務, 但選舉結果也可能影響美國利益。

HVG: 美國須對台灣提供防衛保障[因為1979 年台灣關係法],但美國真的會為
了台灣而戰嗎?

林中斌: 美國總是以自身的國家利益為首要考量,尤其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後,美國選民不願再見到另一個戰爭。況且自從1995-1996 年之後,中國解放軍積極施行武器現代化,他們已擁有潛艇,且有能力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倘兩岸發生戰事,將是由這個艦隊介入處理。

HVG: 美國對銷售先進武器給台灣似乎有些遲疑,原因為何?

林中斌: 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在2010 年1 月號有一篇Bruce Gilley 撰寫的文章, 警告美國決策者,如果美國銷售最新軍事科技給台灣,總有一天會落到中國手裡。今年初,中國解放軍第一號間諜被捕,我懷疑北京是故意讓他被逮捕。孫子兵法裡提出不同種類的間諜,其中之一是「死間」,送間諜至敵營,混淆視聽,可視為強化華府對銷售先進武器給台灣有其危險的信念。

HVG: 雖然您認為中國攻擊台灣的可能性是零,但您還是有提到游擊戰等

林中斌: 這是唯一可行的,因為台灣無法與中國的軍力競爭,我們看到在伊拉克,游擊戰可以達到的結果,而中國解放軍也看到美國在當地所面臨的狀況。台灣仍應維持軍力,保有自我防禦之能力。游擊戰有威嚇作用,在孫子兵法裡也有提到, 北京也很清楚。

HVG: 兩岸關係和緩對台灣民眾有何影響?

林中斌: 民調顯示愈來愈多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年輕人在政治上愈來愈活躍,他們視政治尊嚴比經濟繁榮重要,後者意味我們必須和中國維持良好關係,但年輕人並不認為這很重要,這個趨勢可能讓北京很頭痛。

馬習會 如履薄冰 
Tojastanc 
外交禮儀官員完美通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
拉大酒店會面的考試,雙方必須被視為對等,不能讓台灣看起來屬於中國,也不能讓中國看起來已放棄統一台灣的意圖。現場沒有國旗,也沒有任何國家的影射。彼此用「先生」稱呼對方,捨棄正式頭銜,甚至平分餐敘帳單。 
在鎂光燈前超過1 分中的握手,緊接著閉門會議,這是國民黨1949 年撤退至台灣後,其領導人第一次和共產黨領導人的會面。兩黨前主席蔣介石和毛澤東曾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及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同意下,於1945 年在重慶會面。即便當時有此善意和解,內戰仍然開打。此次在新加坡的會面也不缺乏友善的言詞,兩位政治領袖也扮演自己選擇的角色。據稱習已成為自鄧小平以來,最強勢的共產黨領導人,緊接著他在南海填海造島的硬派作法,他向外界展現他也有能力放軟身段。馬則即將在明年結束任期,他向外界展現他自2008 年以來專注維持現狀和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的兩岸政策所獲致的成果。 
如此一來,兩人都對民調中勝選機會較高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沒有必要捨棄7 年多來的作法。民進黨理論上是支持讓中國惱怒的台灣獨立,與國民黨相比,民進黨對中關係勢必降溫。新加坡會面所強調的雙方尊重與合作的政治訊息還針對一群聽眾,那就是去年參與太陽花運動、認為台灣與中國走得太近的台灣年輕族群,想讓他們知道北京和平的意圖。

12227767_1077958008902281_5618272698454429464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