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中斌:魚、燕窩、熊掌,小英總統必須排出先後順序

2016/09/09 信傳媒 張瀞文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E6%9E%97%E4%B8%AD%E6%96%8C%E9%AD%9A%E7%87%95%E7%AA%A9%E7%86%8A%E6%8E%8C%E5%B0%8F%E8%8B%B1%E7%B8%BD%E7%B5%B1%E5%BF%85%E9%A0%88%E6%8E%92%E5%87%BA%E5%85%88%E5%BE%8C%E9%A0%86%E5%BA%8F

   accessed September 9, 2016

 

  • 訪問是8月24日。16天後才整理發表。嚴格的講,"蔡總統不喜歡做決定"不是我說的,那是記者問的。當然,我並沒駁斥她,而繼續提出淺見。

林中斌,曾擔任李登輝的陸委會副主委,與陳水扁的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多次「預言」命中中國問題、兩岸關係,以至美國政治生態,而名動國際,是軍政戰略專家及兩岸專家。尤其在2千年蔡英文總統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林曾擔任首席副主委,因與蔡有將近2年的共事經驗,他對於蔡總統的行事風格,有著獨到的觀察與見解。

「蔡的要害就是『不喜歡做決定』,但領導人一定要『下決定』而且一定要讓『上、下都知道』你的決定,否則大家沒辦法繼續往前走」訪問一開始聊到蔡總統快速下滑的民調,林中斌語氣堅定的這樣說。

正當蔡總統就職上任超過一百天,面臨經濟低迷、國內抗議聲浪四起、兩岸關係停滯之際,林中斌建議蔡總統以及她的團隊必需先訂出大戰略,明確的告訴大家施政的「優先順序」,然後集中所有資源,專攻一點突破困局,否則面對如此困難的局勢還瞻前顧後,那將會左支右絀忙不完,甚至連最基本的支持者都會流失。以下是《信傳媒》記者專訪林中斌摘要:

 

520後兩岸關係有新變化?

問:您先前提到520演說蔡過關了,但之後北京的態度又轉為縮緊,就您觀察,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答:講老實話,520演講,蔡已盡了全力。此外,先前從2015年3、4月之後,蔡在言詞和行為上,開始往中間調整(包括「維持現狀」、讚揚習近平反腐、「若當選不排除蔡習會」、置中華民國國旗於民進黨黨慶現場等等)。先前的因,有一個果,那就是北京讓她在520演講通過了「地動山搖」的關。

不過520演說雖然盡了力,但是對北京來說,還是不夠的。當天下午,北京的口徑變嚴了。據說那是「中辦」的指示,中辦是誰?應該就是習近平。換句話說,520之後從「過關」到「口徑變嚴」,這是習跟蔡之間的心理較量。從520到現在,雖然我希望能夠看到兩岸之間的互信漸增,但目前還沒有。「互信不足」是兩岸之間最難的地方。

馬英九2008年520就任總統之前,國民黨已經花了3年與北京建立互信。自從連戰於2005年赴大陸開始算起,在北京不信任的李前總統登輝下任副總統,連需要3年才為國民黨打下互信基礎。可是蔡並沒有類似的背景。何況,對北京而言,蔡是1999年7月李前總統登輝所發表「兩國論」幕後計畫的要角。

問:您之前講了很多次了,兩岸的問題不是習、蔡兩位當前最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這話怎麼說?

答:其實習或是蔡目前都面臨了各自國內問題的挑戰。以北京來說,大力反貪的習面臨江澤民人馬的反彈,他們到處製造麻煩,防不勝防。8月北戴河會議是個關鍵,之後9月元老的「吹風會」是另一個關鍵,再來10月的六中全會是個關鍵,接下來就是明年10、11月的十九大,這是最大的關鍵。之後習才安頓完畢他的人馬和制度,開啟下一個5年,或許可以真正推動改革。

目前情勢,暗潮洶湧。如果我是習的話,才不急著在台灣問題上謀求突破。現階段就叫下面的人去處理好了。等到我出面,那是十九大以後的事了。

至於我們這邊,蔡政府現在最頭痛的應該是國內的問題。只是對於蔡來說,兩岸恐怕是她沒辦法忽略的,因為這直接跟國內經濟有關。

 

蔡政府的問題出在哪裡?

問:您是軍事專家,您怎麼看蔡政府上台以來一連串的作法?

答:首先,我們先還她一個公道,蔡所面對的是民選總統從李、扁、馬以來最困難的局面。很多人可能以為扁2千年上台時很困難,其實扁2千年上來時台灣的經濟沒有現在這麼差。馬2008年上來,經濟也沒這麼差。歷任民選總統上台,面臨到最困難局面的就是蔡英文。當然,也有人說,目前台灣的困境多少也跟她之前所領導反對黨的做為有關。

第二個就是她上台之後對國軍的重視。這是不能否認的。她不是說「你的榮譽就是我的榮譽」嗎?過去馬講話軍中無感,但是蔡到軍中多次講話與行動,許多高級將領都說受到感動。

第三就是對於府院協調的重視,何以見得?虐貓事件,國防部長親自到外面接見,沒想到後面是一個民進黨的立委在鼓動。後來我聽說小英把這位立委叫去說了一頓。民進黨立委過去長期如此,反正只要是政府提的我就反對。沒想到現在是自己黨執政,習慣難改。所以小英要花一點時間,讓這些人搞清楚狀況。

第四個就是對年金處理進度的重視。當然,年金處理方向和拿捏是否合宜不無爭議,但是她的確盯得緊。聽說她每個週末都跟那幾位年金改革的負責人在家裡開會。以上都是他上台之後積極的作為。

問:這些積極的作為之外,您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

答:我以前就強調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領袖上台,都面臨了政策重點的選擇。現在蔡政府所面臨的就是。「魚」、「熊掌」與「燕窩」,不可兼得,孰先孰後?「魚」、「熊掌」與「燕窩」,分別代表了經濟發展、政治尊嚴(社會正義)與國防安全。這幾件事情,如果要理論其優先順序,每一項都可以說成最重要。例如:沒有錢什麼事都辦不成所以經濟發展最重要;或「士可死不可辱」所以政治尊嚴(社會正義)最重要;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國防安全最重要。那項應優先?辯論得口焦舌爛依然無解。關鍵在於:做領袖的必需要有擔當做決定,排優先順序。

這問題沒辦法用數學計算來解決。不管是哪一項優先,都比不做排序好。領導人一定要下決心,而且一定要政府上下文武官員都知道你的決定。然後按照這個決定來制定實施所有的政策,以及應對所有的狀況。

如果能做到,政府整體才能一致。否則領導人不做決斷,今天可能是經濟為優先,明天又是國家尊嚴/社會正義為優先,後天又是國防為優先。那就糟糕了,成效不就前後互相抵銷掉了嗎?所謂「無所不守則無所守」,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每一個領導人上台,他自己以及他的團隊都要很清楚,他們的核心目標是什麼?「魚」、「熊掌」與「燕窩」,三者先後順序要怎麼排?如果沒有,大家亂了套。最後白忙一場,通通無效。我認為這是現階段她最重要且必須要做的事情。

 

國事如麻、民調下滑怎麼救?

問:您與蔡共事過,就您的觀察,不下決心不做決定這件事,會不會與蔡的行事作風有關?

答:我不敢斷言,但是這樣下去不行。如果大的戰略沒有定下來,都只有戰術上的討論,那就會累死大家。蔡跟她的團隊必需先訂出時間上超越目前,空間上超越只低頭看島內的眼光,面向上超越經濟、政治、社會、外交、軍事等個別考量的大藍圖。把結果明確的告訴大家,這樣下面的人才能自動有所遵循而奮力向前推進。

問:據說她現在每天會開不停,就您的觀察,這是她喜歡在會議中去找共識決策,而不是自己做決定?或是有其他原因?

答:這就是她的要害。所以如果要我建議,我非常誠懇的說,一定要把先後順序搞清楚,「魚」與「燕窩」與「熊掌」不論順序如何,至少都比沒有排序好。如果某一種排序過了總統4年任期還不奏效,下一任期,排序就要換了。如果沒有排序,我們永遠在黑暗中摸索。

問:所以她必須讓幕僚以及大家知道,這三個要素的先後順序?

答:所謂的政治尊嚴就是:「我們是個國家,我們維護國家尊嚴絕不妥協」。這部分最近蔡總統雖然沒在口頭上強調,但是她的團隊、她的黨員依然慣性的會講會做。多年來,國際上我們強化主權進展如何?恐怕很難肯定。另外,如果重點是國防,那錢一定要撥下去,但是目前國防預算並沒有增加,財政有困難。所以三個重點中,目前看來蔡還是應以經濟為主,這也是人民最重視的。畢竟國防離人民很遠,尊嚴也是。最與民眾迫切相關的是每天要吃飯這件事情,不是嗎?所以客觀來說,經濟應該是第一優先。

問:抽絲剝繭之後,她的施政還是有先後的脈絡可循?

答:她如果把「經濟為第一優先。」說出來,上下就有規則可循,可以一起努力。萬一跟國防、尊嚴有衝突的時候,也以經濟為優先。這樣的話,積少成多,或許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尋求突破。一旦有一個突破口,其他問題有可能慢慢迎刃而解。

這本來就是一個挑戰很高的局面,但能不能有所突破的關鍵還是在於,蔡總統有無講清楚她施政的先後順序。畢竟資源有限,如果這邊放一點,那邊放一點,最後都流散掉了,起不了作用。這是我最誠懇的建議。

 

美中兩強之間 台灣如何自處?

問:台灣目前在經濟上面臨到困難的局面,南海爭議之後,國際上挾在美中兩大國之間,該怎麼自處?

答:國人都應該知道,台灣不是大國,甚至也不是中型國家,我們甚至連越南、菲律賓的規模和人口都比不上。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自己是小國」。如果我們認清楚自己是小國,就自然知道,我們的第一優先是「生存」。那我們處在美中兩個大國之間,就要選擇站在一個「樞紐」或是「平衡點」的地位。

為什麼?如果在兩大之間不是居於「樞紐」的地位,而靠其中某大國太近的話,那就注定會被它給「吃死」。

這個問問駐華府的外交官員就知道。平常美國華府的官員,根本都不理你,但等到兩岸有會談時候,這些華府官員就會熱心得不得了,還找你吃飯,急著要你告訴他,跟對岸談了什麼。同樣的,目前如果太靠中國,也喪失籌碼。

我們現在的安全是靠美國,我們民主的維護也是靠美國,但是我們的經濟恐怕無法自外於中國大陸。因為全世界各國經濟都要找它。而且中國經濟崛起是廿一世紀才開始的趨勢,一時不會翻轉。寄望它經濟崩潰是不實際的。2001年出版的書《未來中國的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作者是好人也是我的朋友,但現在被人傳為笑柄。2006年時,美國是全世界127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只是70國的最大貿易夥伴;2015年情形翻轉,中國成124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居下風。所以最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是:在美中兩大之間,站在一個平衡點或樞紐的位置,與兩邊都要有來往。跟一方有重大突破,也要跟另一方有所照會,即使事後照會都比不照會好。這樣雙邊就都會追求我們!這才是小國生存之道。

問:可是要在兩大之間維持「平衡點」這個難度很高?

答:這作法需要眼光和智慧。雖然說很難,但你可以看看中國周圍的鄰居,哪一個不是這樣?菲律賓、越南、南韓、新加坡、泰國、甚至現在的緬甸,都是很好的例子。越南常常表面上跟中國吵,但是私底下還是持續跟中國海上聯合演習,政治拜會磋商,歡迎投資。這就叫做「兩面下注」或是「避險」,英文叫hedging。對小國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生存之道。

蔡政府最大的危機是?

問:現在很多人詬病她的國安團隊,您的看法?

答:從今年116當選,到520這四個月的時間,蔡政府到底在做什麼?據我瞭解,她努力找人,但不順利。不只國安團隊如此,其他金融等領域也一樣。她之所以找不到人,並不是因為她只相信她熟悉的人,而在於她曉得隨便任命會有風險。

她說,不要整碗捧去,結果內閣被詬病為「老藍男」。這引起綠營內部很大的反彈。但我認為她曉得,綠營的行政能力不夠,但團隊執政成績最後要算在她頭上。因此她很小心,找有經驗而且政治立場比較中性的人幫忙,比如像是鄧振中等。其他如國安會也有好幾個位子空著,因為她知道隨便填補,其後果她最後要承擔。

民進黨是一個比較草根性的政黨。過去對於國際外交、中國政治、兩岸局勢、軍事戰略,比較沒有像國民黨有這麼多付出,所以現在需要花一點時間趕上去。當然綠營人才,尤其是青年才俊,不是沒有這方面的潛力,但是需要時間培養。所以我想她現在理想的安排是,是先把立場中間的、有經驗的、淺藍的人先請來帶隊,訓練下面的人,然後接班,但是這並非一蹴可就。

問:520之後蔡的民調開始大幅下滑,目前看來綠營支持者似乎對她有很多的批評?

答:這個趨勢從《自由時報》內容的轉變看得最清楚。原來僅在最後一版讀者投書批評她的團隊,現在連前面幾版都開始批評了,而且批評她本人的越來越多。不少批評尚且來自她原先的支持者。對付現在這困境,她自己必需要在最重要的項目上面,靜下心謀求突破。否則再下去,甚至連基本的支持者都會流失。

問:面對綠營支持者的質疑,蔡該怎麼去面對、去適應呢?

答:我不曉得蔡要怎麼去因應最好。基本上,她治理能力表現好,民調上升,內部雜音自然降低,甚至消失。我能想到的建議是,明確排出經濟發展、政治尊嚴、國防安全的優先順序,先集中心力和資源,專攻一點突破,造出有目共睹的成績。否則情勢都已經是這麼困難,如果還瞻前顧後,那是永遠忙不完的。

在這種惡劣的情形下,若想突破,她原先提醒閣員們最要注意的一句話「我們活在民意中」,可能就暫時酌情放下。否則父子騎驢,永遠無解。民意固然重要,但是民意是多元的,以何為主?長遠政策慎密討論後一旦拍板,必須堅持。即使走的方向跟民意不一樣,也不能改變。如果事事跟著民意走,那最後沒完沒了一事無成。

這就大可借鏡德國總理梅克爾如何克服她所經歷過的挑戰。梅克爾「小心、謹慎」,下決定慢,之後「堅持」、「義無反顧」的向前走。但這個前提在於梅克爾看得很遠,想得很全面,才做決策。最後困境就被她一一突破了。

蔡在「小心、謹慎」這一塊是有梅克爾的特質,但是在下決定的「魄力」有無,以及下決定之後能否「堅持」,現在還看不出來。畢竟她現在面對的都是「兩難」的抉擇,這些複雜的問題本來挑戰就極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