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調整其強勢姿態?

 

(旺報編輯由Want China Times 20110414英文稿翻譯為“北京何以穩

步中展自信”但與作者原義有出入)

 


2011-04-16 旺報 【林中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041600225.html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331在《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發表會上表示,中國了解與美國軍事關係的重要性,準備進一步提升兩軍交流。北京如此友善的姿態,在一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先強硬後友好態度翻轉


     去年1月,美國宣布對台出售價值64億美元軍火,北京隨即嚴正抗議,中美關係開始緊繃,中國更片面中止與華府的軍事交流。從那時起至同年10月,中國當局在這段時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勢,而亞太鄰國則提高警惕。


     去年103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海南島會晤,原本低潮的中美關係開始回升。3個月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成功地對白宮進行國是訪問。


     北京當局2010年態度的大幅翻轉共有三次,除對美國外,也套用在對挪威關係與溫家寶的宣示政改時程上,卻讓中國觀察家猶如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至於真正原因如何? 答案鎖在中南海決策的黑箱裡,外界難以洞悉內情,但是這也許與去年1015日至18日舉行的中共175中全會有關。


     去年108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正在服刑中的中國異議人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曉波。北京對此極為憤怒,並以中斷與奧斯陸的所有往來作為反制。1210日挪威主辦單位頒獎給舞台上一張空椅,象徵不能出席的劉曉波;同一天,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卻與挪威石油公司簽署合約,由中海油出資及提供設備給挪威石油公司在北海進行石油鑽探工程。


     第三個大幅翻轉的例子是,中國總理溫家寶從去年35日至
103,共提出10次政改訴求,卻在挪威宣布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前5天,嘎然而止。然而,待劉曉波獲獎風波平息後,溫家寶於今年227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再次提及政改問題。


胡溫須克服黨內反對者


     3個案例翻轉的時間,都與175中全會舉行的日期吻合。5中全會的重點是要爭取黨代表支持旨在降低不平等與加強社會穩定的「十二五規畫」,因這攸關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若無法獲得支持,社會正在醞釀的不穩定情緒一旦爆發,將威脅中共的執政權力。為此,胡溫必須克服黨內的反對勢力。


     「十二五規畫」將把過去2位數的經濟成長率,降到7%


     「十二五規畫」還引進改善環境與教育條件等新指標,作為評估省部級官員的政績依據。這些新措施將抑制官員侵吞預算充裕的工程或計畫資金的機會。


     中國目前在位的黨政高官,多數是在江澤民執政時期升任的,並習慣以推動經濟成長為最高目標,而常與胡溫領導中心唱反調。例如2005年,溫家寶推動宏觀調控,要求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抑制過高房價,卻遭陳公開嗆聲抵制。結果是陳良宇涉及社保貪腐案,被捕下獄。雖然中央以陳案示警,但省級及部級如陳良宇般的官員仍然很多,我行我素,陽奉陰違。


     這些前朝升任的高官,有可能為了杯葛「十二五規畫」不讓輕易過關,而以外交事務施壓胡溫,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胡溫深知箇中奧妙,於是在外交上採取強硬態度,讓反對勢力無從作梗,確保「十二五規畫」能順利在175中全會通過。


     去年10月中旬前,胡錦濤在外交事務的強硬姿態,終於在內政上收割成果。175中全會通過「十二五規畫」,使其成為中國的新發展藍圖。在此之後,北京對外無須再展現過度強硬的姿態。於是,北京修復與奧斯陸的關係,溫家寶不用避免在外國施壓下推動政改的嫌疑,再提著重消弭民怨與鞏固共產黨執政的政改議題。另外,中國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回顧過去一年,即便中國對外展出高調言行,卻從未讓局勢失控,因為胡錦濤真正在意的是內政議題。這就是為何去年元月北京在華府對台軍售後,雖有歇斯底里的反應,卻在
218同意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停泊香港休整,美國這項要求之前是被拒絕的。


     (作者為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