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防四化


中國時報《名家專論》2005.03.29 A4



國軍面臨民主國家少見的挑戰。外有龐大的敵人,內有難纏的「冤家」。若無國民的支持而減少內耗,筆者的改革建議──國防四化將落於空談。

多數國軍軍官──精神抖擻、決心敢下、行動迅速──與常見的委靡青年成鮮明對比。可是國軍內在的真相被外在的形象掩蓋了,因為撻伐國軍是傳播媒體好賺的業績,和政治人物時髦的行為。有為了反對而反對,國軍成為政治出氣筒;有為了強化正當性,逼迫國軍作政治表態。

優秀事蹟不為人知,弊案失誤廣受報導。政治正確的鞦韆由老蔣威權時代的一端盪至另一端。軍人在成熟民主國家享受的榮譽和尊重,離我們頗有距離。

二十一世紀的戰爭是腦力和科技的競賽,不再是蠻勁和火力的拚鬥。國軍除了改進武器之外,提升內涵同樣重要,方向有四:

一,智慧化。蘇東坡曾任兵部尚書(國防部長)。之後請纓守邊於定州(今甘肅)(請降調金防部司令),編訓「弓箭社」(今日之飛彈部隊),契丹(敵軍)不敢來犯(宋史三三八卷)。

廿一世紀的戰爭是腦力和科技的競賽,不再是蠻勁和火力的拚鬥。國軍除了改進武器之外,提升內涵同樣重要。

孔子善騎射重武備講謀略、韓愈善戰、朱熹受封「武學博士」、王陽明也任國防部長(明史一九五卷)。其實,文武合一才是儒家真正的傳統。但是近百年的君主怕軍人太聰明奪權,把文武嚴格分家,使軍人輕視學術。

美軍不乏上將博士如前參謀聯席會主席Admiral Crowe等。我國防部已推動軍人終身學習,仍有待持續努力。

二,知彼化。冷戰時,「為匪宣傳」的帽子扣得很容易。「匪情機密」的標籤限制我軍人直接閱讀共軍資料。於是國軍在公開場合低估共軍,私下又高估共軍。近年來,國防部已打破禁忌,准許軍官閱讀共軍的書報。但仍嫌不夠深入。

自一九九0年起,共軍鼓勵軍官「以敵為師」閱讀美軍書刊,並大量撰寫出版高科技戰的書籍。作者包括將、校、尉官。內容由翻譯逐漸演化為創見。

我某前國防部長說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要以敵為師。」以敵為師,才能料敵如神。共軍能「以敵為師」,我軍為何不能?

撻伐國軍是傳播媒體好賺的業績,和政治人物時髦的行為。

三,多元化。現代戰爭是多元的戰爭,現代將領需多元晉陞,而不限於正統官校畢業和帶兵官。舉凡國防科技、參謀作業、國際事務、情報專業、軍事學術、甚至士官出身皆應可為通往將星之路。

美國四星上將鮑威爾將軍是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而非西點軍校出身。另一位四星上將魏塞將軍(John W. Vessey, Jr.)是士官出身。海格晉升四星上將之前作參謀未曾統御部隊。共軍熊光楷上將畢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從事情報外交。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出身俄語及工程學院從事國防科技工作。兩人從未帶兵。

四,國際化。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外交受困,國軍與國際脫節。而共軍大力提升軍事外交,軍官早已不是「土八路」。雙方國際視野的差距拉大。

以英文呈現共軍研究可促進國際軍事交流。現代戰爭資料多為英文。國軍必須廣為吸收。

在稀有的國際場合,將領常因聽不懂英文而打盹!更遑論交換意見。前數年,國軍外語學校慘遭裁撤。雖然幸已恢復,但需從頭經營。

國軍數十年保國衛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我國內部以支持的態度協助國軍的現代化,使它專心對外。我們的國防會更穩固,國家會更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