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對美外交驟然轉向?


 

財訊雙周刊  2009年11月25日 334期
 

 

近來美日關係急速轉變。

 

    第一,今年十月底,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日,要求日本政府儘快實施沖繩美軍遷移駐防地點的協議,然而日本卻強硬拒絕。於是蓋茲回絕了日本防衛大臣的邀宴,也不出席日本儀隊的致敬典禮,場面尷尬。

    第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決定,自明年起,日本自衛隊將不再為美軍在印度洋上加油,這將影響美國在阿富汗的戰力。第三,鳩山已對媒體表示,將提議削減日方負擔美軍駐日的費用。第四,美日安保條約明年初將滿五十週年,日方也要求全盤重新審視。這些傷感情的事都攤開來談,可見雙方關係惡化。

    原本牢固的美日關係,在日本民主黨上台後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多數人很意外,例如中國時報十一月十四日評論:「日本對美外交的變化太驟然了。」其實,日本今日變化早有跡象可尋。○六年九月,我在︽財訊︾專欄已寫:「○八年白宮可能換黨,民主黨主政對日本並不友善」,並預示,日本將漸離美國,因經濟依賴而傾向中國。

二○○四年十一月,中國漢級核子潛艇入侵日本海,日本嚴重抗議,中日關係迅速惡化。而當時的小泉首相更不顧中國抗議,堅持參拜靖國神社,雙方關係跌到谷底。○六年安倍上台時,國際媒體對中日緊張極不樂觀。英國週日前鋒報九月卄四日標題:「安倍將帶領日本走向戰爭之路」。

 

 

    然而○六年,中日外交開始回溫。十月安倍訪中,○七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訪日本。○七年十二月,當時的日相福田康夫再次訪中。

 

    ○八年五月八日,胡錦濤回訪日本,雙方還簽署了七十項具體協議。不只如此,六月十七日,雙方發布聲明,將合作開發東海油田,再隔一日,日本更宣佈海上自衛隊將出訪中國,這是二次大戰後,日本軍艦首次訪問中國港口,中日雙方互動前所未有熱烈。可是大部分專家都認為中日矛盾太深,蜜月遲早會結束。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中日經濟板塊的位移。

    九○年代、日本經濟衰退十年。○一年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主要靠對中貿易的成長。○三年以前,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四年十一月(中國潛艇入侵日本海同月),東京宣布是年日美貿易總值已被日中貿易總值超越,這是一個一去不返的歷史里程碑。從此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日本下降成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除了日本內部在改變,中國內部也在改變。○二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時殷弘與人民日報記者馬立誠公開主張,日本的先進技術、投資,對於中國的現代化很重要,因此中國應該思考如何與日本合作,而不要總是回頭看二戰算老帳。當時兩人受到輿論批鬥,馬立誠因而逃至香港,而時殷弘卻受時任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曾慶紅保護。後來胡錦濤採納這兩個人的建議,化為北京對日政策。

    除了中日關係愈來愈親近,美日的外交裂痕也愈見明顯。日本年輕人希望國家正常化,不希望外國軍隊駐守在自己的國家,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例如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艦,這次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日遭到兩萬多名的琉球民眾抗議,讓他相當難堪。

    日本原處於西方與東方的十字路口,但龐大的公債與經濟壓力,迫使日本慢慢往西靠,融入亞洲。未來,日本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將更為緊密的合作;但在外交上則仍是競爭關係,尤其中國與日本都在調整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外交關係;在軍事上,儘管雙方都在改進軍備,且互有猜忌、摩擦,但不致失控。

     中日雙方人民其實都不喜歡對方,這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改變。但情感是一回事,理智是另外一回事,中國巨大的市場,讓日本商人無法抗拒,十年之內上海的日本學校學生成長了十倍,大量的商人都去中國,而;中國留日學生,目前已是日本境內留學生最大的族群,中國去日本的移民也在不斷增加。

    就連○五年關係最惡化時,北京還在日本建了第二個孔夫子學院,現在的學院數量早已有十六個。二、三十年之後,雙方的年輕人會來往得更為密切,彼此的敵意也將漸漸消退,一如英美、德法一般,過往有著難解的歷史恩怨,但時間將把這些敵我之分逐漸消弭。

    對台灣來說,以往拉攏日本的方式,就是挑起中日的歷史矛盾,以及加強美日的軍事關係來保護台灣,但這樣的做法在未來可能徒勞而無功。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居於美、中的中間,不特別跟誰靠攏。偏向美國,會損失經濟利益;偏向北京,則安全上少了保障;所以最好還是在中間,這樣雙方都會爭取台灣。

    另外,由於北京華府未來改善關係後,她們也不希望看到一個麻煩製造者,因此這樣的做法是可行,台灣也比以前容易居於中間。這是一個多贏的東亞,對台灣最有利。在經濟互相依賴的狀況下,這也不是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