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訣
Accessed July 15, 2019
忍辱訣
林中斌 2019年7月15日
不鑽胯下過,焉登拜將台 。(註1)
不嚐吳王穢,焉雪越國恥 。(註2)
不服圮(pi3)上叱,焉建留侯功 。(註3)
不忍辱中辱,焉為人上人。
緣起:
數日前,一位在下敬重但他選擇匿名的智者有所感而在臉書上分享他的經驗:
「…我年輕時也不太聽別人的意見。
如今,閱歷漸多,發現不論對年輕人或中老年人,真正有用的意見,都不好聽,有時甚至很刺耳。
所謂忠言逆耳,大多數人都聽不進去。
網路上很多人講過,受學生歡迎的大學教師,是會講笑話聊八卦,跟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真正認真教學、訂出標準、要求學生的老師,反而被幹譙。
高度智慧的人,懂得從別人的經驗學習;
退而求其次的聰明人,懂得從自己的經驗學習;
至於大多數普通人,則是連自己的錯誤經驗,都得不到教訓,甚至別人再三提醒,還是不肯面對真正的問題。」
明知,不會討好,在下還是決定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年輕朋友們參考。
林中斌
附註
1.秦末,韓信微時,受欺於流氓,有生命危險。韓審度情勢,屈從流氓指示,鑽其跨下而過。後受劉邦築高台拜將,所向無敵,為漢高祖定天下,成就不世之功勳。
2. 越王勾踐,敗於吳王夫差,國滅受俘。勾踐以下奴身份伺奉新主,必恭必敬,以消其疑惑。甚至親嚐吳王糞便,協助御醫治癒吳王之疾。吳王終於信任勾踐,縱其歸越。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舉兵伐吳。夫差兵敗自刎而亡。勾踐一雪滅國之恥。
3.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張良為韓國宰相之子,密謀以力士擲重錐刺殺秦始皇,事敗隱姓埋名以避追捕。一日在下邳過橋時,有老者故意拋其鞋於橋下,呵叱張良下橋撿起,又令張良服侍穿上。之後,此圮上老人令張良數日後清晨來橋上。數次晚到之後,張良才早到等候。圮上老人秘傳其兵書,教導之。張良日後運籌帷幄輔佐劉邦建立漢朝數百年之基業。其他功臣遭忌,被斬被關,惟張良全身而退,被封留侯,安享天年,祿傳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