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斌★戰略名言
accessed April 13, 2020
林中斌★戰略名言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經濟人》2001年4月 頁94、95
採訪/劉揚銘、陳立唐 撰文/陳立唐 編輯/劉揚銘 攝影/陳立唐
戰爭是最後手段,非不得已,絕不輕啟戰端
中國明朝的王陽明先生,和古羅馬共和國的凱撒大帝,一個是提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大學者,另一個是雄跨歐洲大陸的名將,時代不同、角色也不同,他們兩人之間有什麼關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陽明曾帶兵剿平南彊土寇(今福建廣西附近),造福當地居民;而凱撒大帝也曾將他在高盧(今法國、比利時、荷蘭等附近)戰爭時發生的大小事,寫成文學著作《高盧戰記》。他們同時是文學家,也是軍事家。
「真正的名將,絕對不只會打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表示,這些聲名遠播的將領們,除了軍事外,也關注文學、哲學、教育等一些和「軍事」看似無關的事物。因為在戰場上,許多巧妙的戰術、優異的領導等,都不是憑空浮現在腦袋,而是平時需要大量吸收不同的知識,才能在關鍵時刻活用。
林中斌也認為,古今中外的著名軍事將領雖然都非常了解戰爭,也擅長作戰,但對他們而言,「萬不得已,是不會開戰的。」因為戰爭需要大量資源,輕易發動的後果就是兩造皆輸,所以大將軍都會先試圖以政治、外交、經濟等其他手段,預防並且降低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假使最終仍無法避免,這些將軍一定會先取得人民信任、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以最小的資源獲取最大的戰爭效果。
商場如戰場,許多道理可以相互借鏡。對於企業領導者而言,在研讀中外名將的經典語錄之餘,應多去思考更深層的意義,並領悟他們的人生智慧,學習他們的工作態度。
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於無算乎。
孫武
凡事皆做好準備,面對競爭勝算大
孫武是戰國時期的兵法家,其《孫子兵法》詳載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流傳至今仍深受國內外軍事專家推崇。
身處於兵戎紛擾之際,一場戰役的輸贏都會影響國家的未來,因此一旦確定要發動戰爭,事前就務必要經過周密規畫。孫武認為,有時甚至只要觀察君王的準備狀況、設想可能,就能知道戰爭輸贏。同理,林中斌提醒,企業經營者面對任何決策,要經深思熟慮才行動。《孫子兵法》中這句話的意義,正是與企業經營現況相呼應。
不過林中斌提醒,碰上衝突時,應該先運用所有非暴力途徑,舉凡外交力量、經濟協商、文化溝通等;如果依舊無法達到目標,最後才是訴諸武力解決,「因為一場戰爭的代價很高。」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畏危。
孫武
凝聚共同目標,齊心通往願景
《孫子兵法》中提到,戰爭獲勝的五個要件,分別為道、天、地、將、法。天指的是時間,地則是空間,將為領導者,法即方法策略;而最重要的是「道」。「令民與上同意」是指最高統帥必須從上到下凝聚出共同的目標,讓麾下官兵能與將領共生死、沒有異心,如此才能打開通往勝利的大門。組織中的領導者,也必須抱持同樣的信念,才能有效帶領團隊。
林中斌強調,公司業務能夠順利經營,無非就是將企業的願景、使命、價值觀等,完整地向下開展,使團隊上下都能承接最高層的經營理念。一旦缺少這塊重要的「溝通」的過程,組織的向心力便會潰散,執行力就會削弱,進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對於願意嘗試的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邁向成功,先從「嘗試」開始
亞歷山大大帝,自小展露軍事才華,從故鄉希臘半島的馬奇頓王國(Macedon)開始,先鞏固馬奇頓於希臘聯邦的統治地位,隨後揮兵征討埃及、波斯帝國,其影響範圍甚至遠及印度西岸,幾乎統治當時整個已知的世界領土,或許可視為歷史上第一個統治世界的人。
而這句話,大概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最佳寫照:鋼鐵意志 , 奮戰不懈。當時亞歷山大大帝處於激戰當中,有位官兵自前方回報,因戰況惡劣以致於無法占領敵方要塞。亞歷山大大帝知悉後震怒,「滾開!對於願意嘗試的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隨即率兵前進,以強大軍力掃蕩,獲得勝利。
林中斌認為,偶而在工作上會碰到態勢不明的情況,讓人心生恐懼,這個時候,想想這句話,讓亞歷山大大帝幫你打氣,全心全意地面對挑戰。
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勝者帝,是以數勝者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
吳起
保留力量,於最佳時機進攻
吳起是戰國時代的一位軍事天才,他一生協助魏文侯大戰76場,完全不留一場敗戰。不過,擁有傲人戰績的的吳起,卻在他的兵書中,留下耐人尋味的一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各國為了謀求天下一統,時常大動干戈。但事實上,只有打一兩場就定勝負的君王,最後才能建立王朝霸業;連續打很多仗的君主,就算連戰皆捷,反而會遭來災禍。林中斌解釋,打仗太多,士氣就衰弱;勝利太多,將軍就驕傲。自大的領導者帶領士氣低迷的官兵,就是危害國家的不穩定因子。
保存力量,先在經濟、外交等地方取得一些優勢,終能在武力決戰時刻,取得關鍵勝利,這就是「守勝」的意義。美國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在約克城(Yorktown)之役逆轉先前頹勢,奠下開國基礎;武王伐紂,也是在牧野之戰一次底定天下。無論是企業或個人,或許皆能試著體會「守勝」的內涵與智慧。
除了打敗仗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事情,是比打勝仗更悲慘的。
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
不輕易發動競爭,避免損失慘重
威靈頓公爵是英國19世紀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主要戰功為對抗法國名將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並在滑鐵盧之役(Battle of Waterloo)取得關鍵性勝利,畫
下拿破崙時代的句點。
然而,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之役獲勝後,他的參謀在指揮帳篷中看到威靈頓在掉眼淚。參謀問:「指揮官為什麼流淚呢?」威靈頓回答:「因為我們的人和他們的人,死得太多了。」
發起一場戰爭,不僅勞民傷財,最糟的情況是兩敗俱傷。林中斌表示,很多戰爭-其實雙方未必要開打,因為打贏了也不見得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彼此都要花費更多力氣復原。經營企業也是如此,為了要奪得更高的市占率,而不
惜與對手削價競爭,但如果忽視降價背後所帶來的成本負擔,也許反而會造成企業更大的營運困難。
採訪/劉揚銘、陳立唐 撰文/陳立唐 編輯/劉揚銘 攝影/陳立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