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當全台灣仍在憂慮暖化威脅以及更多莫拉克時,新流感在4日中已奪4命。社會的警戒雷達顯然已成駕駛的後視鏡,後顧有餘前瞻不足。其實,短期內發生大風災的可能甚低,正如戰場上炸彈坑最安全的道理一樣。但其他災害卻蓄勢待發。
有3點淺見:應全方位因應秋季傳染病;應積極準備地震抗災;認識暖化說法解釋全球災變的侷限。
須有地震防災演習
新流感來勢洶洶。但衛生署透過媒體的大幅報導,警告台灣可能700萬人染 病,政府全面動員抗疫,問題已在掌控中。然而尚有其他傳染病伺機入侵。經驗告訴我們春、秋是傳染病季節,何況近年來全球瘟疫種類增加、規模擴大。最近常跑 兩岸的醫療人士稱:八月初大陸西部爆發的肺鼠疫在擴散中,同時大陸中部也發生傳染性專攻內臟的疱疹。這些消息固然有待進一步證實,準備卻應及早啟動。建議 有二:一、兩岸政府應竭誠加強疫情通報。面子問題小,人命問題大。二、中西醫各有所長,應放下成見合作抗疫。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草藥有時可彌補西方特效藥 的不足。
台灣強震最近增多。雖然2009上半年僅有9個芮氏5級以上地震,比2008年2007年同時期19次及16次少,但7月之後地震頻率大增。7 月底5天有4次5級以上地震,8月17日花蓮外海兩起超過6級地震,22日恆春外海有5.6級地震。同時,台灣鄰近的日本海域在8月5日、9日、11日已 連續3次發生7級左右地震。地震頻頻的解釋有二:一是大地震的可能降低,因板塊摩擦的能量已釋放;二是大地震將來臨。為了人民的安全,寧可作大地震的準備 以防萬一。即使地震短期不來,台灣處於地震帶上,遲早會遇上。建議有三:一、及早進行突發的地震救災演習。人員、器材、救難狗等應迅速到位,把握黃金48 小時;二、政府和媒體合作加強地震因應教育;三、政府邀請專家全面整理地震可能造成災害的地點,並納入救災備案。
全球暖化無法解釋寒災。2008年12月10日《國際前鋒論壇報》Jeff Jacoby的短文提到:「數位專家(包括MIT的氣象學權威Richard Lindzen教授等)說1998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到頂點,之後持續下降。」今年兩位美國氣象家Patrick Michaels和Robert Balling Jr.出版新書Climate of Extremes(《氣候極端化》),列舉大量數據圖表再度質疑全球暖化的說法。此外,雪災的個案也怵目驚心。2006年1月日本大雪創紀錄,死亡89 人。同年,2月新疆零下41度凍死鵝喉羚。2007年1月暴風雪襲全歐40人死。2008年1月中國雪災肆虐21省受災人口超過一億。綜合的看,全球氣候 應是冷的更冷,熱的更熱。暖化並非真相的全部。
火山爆發愈趨頻繁
全球暖化無法解釋愈趨頻繁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e的Simkin & Siebert研究發現1950年以後全球火山爆發頻率增加,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資料全球地震頻率從1973年之後持續上升。地球表面是一層3至60公 里厚的岩石,叫地殼。地殼內有熔化的岩石叫岩漿,溫度高達攝氏600~1300度。如果說地面平均溫度(約15度)因暖化增加不到1度,便激化地殼下岩漿 的活動而使地震和火山更活躍,是非常勉強的。
目前最能解釋全球愈趨頻繁的各式災變是更深的原因。簡單的說,天體運行引起地球磁軸移動、磁力減弱,因而引起愈趨頻繁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氣候的 兩極化、瘟疫變頻繁和其他的災變。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不止風災,也不止暖化。了解可能發生的災害會擾亂人心嗎?其實不然,因為預防危險是安全的一大半。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國防部副部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