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0208 林中斌《名家專論》布希連任更強勢?

中國時報 2005.02.08       

  小布希連任大勝,並贏得參眾兩院。他說:「我們賺到政治資本,要好好的花它!」他就職時雄心萬丈的向全世界宣教自由民主,點名批評暴政,但未提不民主的中國和俄羅斯。
  

他主觀強勢,但客觀優勢已不再。由下可見:
  一、雙重赤字。二○○四年預算赤字破紀錄高達四七五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費用。同時上升的貿易赤字使美國靠借貸度日。美元趨軟,美國容易受他國以拋售美國國債作外交施壓。
  二、伊拉克失血。二○○三年,美軍十五天打下伊拉克只死了六十五人。一年之後,死亡達六百五十人;二○○五年一月底,達一四三人。兵源短缺,戰車裝甲不足。連老布希的重臣Brent Scowcroft 都對戰事表示悲觀。膠著的伊拉克局勢拖累華府,不易在別處鴻圖大展。
  三、歐洲離心。美國攻伊未充分與歐盟協商,可是解決中東問題需要歐洲配合。布希連任後不得不放低身段修補關係,但成見已深結果未知。
  

小布希勢必轉向務實。其實,美國歷史上所有連任後的總統都沒有首任強勢。此外還有三個國內的因素:
  一、民意分裂。去年激烈的大選撕裂了美國社會。價值鬥爭不易妥協,傷痕不易癒合。九一一時全國同仇敵愾的團結已不可得。
  二、萊斯的現實主義。新任國務卿相信「強權重於人權」。她理念裡的中國政策是貿易重於民主。五年前,她在外交季刊寫過「權勢重要。人道考量不應取代國家利益」;「貿易可以打開中國的經濟,甚至也可打開它的政治」。那年七月她參與擬定七項東亞政策。第一優先是與中國建立「有益的關係」,附註中國是「主要潛在的戰略對手」;台海安全第三;民主自由第五。
  三、調適派萌芽。美對華政策二選項「交往」「圍堵」皆以美為主。最近出現「調適」的想法,是第三選項,則不以美為主。政論家F areed Zakaria○○四年十月說:「如果要繼續繁榮,美國必須要調整自己來適應在中國領導下崛起的亞洲。」二○○五年一月學者B ruce Gilley甚至建議:「為了人道考量,並鞏固中國崛起的趨勢,北京應進兵北韓成立一個親中的過渡政權。美國和它的盟友應提供外交及後勤支援。」
  

○○四年十月初美智庫對官員建議:「無法預測台灣;無法處理台灣;美中應共同處理台灣。」今年一月北京派陳雲林訪美。他說:「台灣內部分裂,無法以負責的態度處理台海。美中應共同處理。」
  

台灣面臨外交的挑戰不可謂不嚴峻。以下謙卑的建言敬請參考。
  一、穩定台美溝通:事先照會不是矮化自己而是友邦間的標準行為。照會可以表示不同意見,總比事後說明要輕鬆。雙方彼此事先照會只宜內參;若公開透露則造成對方困擾而使後續困難。
  二、戰略牌勝過民主牌:雖然布希就職演說理想色彩濃厚,但今後的作法勢必遷就現實。對相信強權的國務卿打民主牌,效用有限。我宜強調台灣對美戰略地位之重要,並從戰略考量瞭解布希政府之思維。
  三、外交重於內交:我應減少外交官內交的負擔,例如接機工作大可請當地職業公司負責。有些外館同仁疲於跑機場,無暇接觸在地國的政要學者推動外交。外交戰力為內交所弱化。執政黨官員、立委、監委等應以身作則拒絕外交官作「旅遊服務」,如此才能提升外交戰力。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中斌 的頭像
    林中斌

    林中斌 部落格 / Blog Chong-Pin Lin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