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海安全之鑰—解放軍飛彈後撤問題 亞太防務 20103月號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一般認為兩岸關係將趨於緩和,其中在軍事安全方面,撤飛彈議題將是最重要的觀察點。

編輯部整理報導

 解放軍在臺海當面持續部署戰術飛彈,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今年三月報導指出,其數量目前已增至一千四百枚,遠超過美國國防部統計的九百多枚,甚至比陳水扁在數個月以前公佈的一千三百二十八枚還更多。

 這些短程戰術飛彈目前已成為兩岸之間最重要的軍事安全議題,未來將牽動美、中、臺三方的政治與軍事互動,並影響整個亞太情勢。在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已提出中國撤飛彈的議題,並以此作為兩岸談判簽署和平協定的重要條件,顯見飛彈問題將成為臺海安全之鑰。

兩岸安全對話的引子

 針對中國撤飛彈的議題,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淡江大學戰研所教授林中斌博士在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中國撤除臺海當面的戰術飛彈目前是不可能的,不過中國未來將會把撤飛彈作為一個促談的引子,在軍事與外交層面與臺灣和美國展開對話,以獲取其最大利益。

 林中斌博士指出,對於中國來說,撤飛彈議題不僅能引發對話,還可以營造一種和平姿態,對美國和臺灣形成壓力。例如通過撤飛彈議題的談判,中國便有藉口要求美國減少對臺灣銷售武器或是提供先進軍事技術協助,同時在臺灣內部針對是否大量部署反飛彈系統產生分歧,在臺灣內部形成壓力。

 儘管撤飛彈談判還沒有進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項談判肯定是曠日持久的,包括撤離飛彈的距離、撤離飛彈的數量、如何建立查核機制等,涉及的細項相當多。而且除了撤離飛彈之外,談判過程還可能會提出凍結飛彈部署、銷毀飛彈等選項。撤飛彈談判未來將成為中國的重要籌碼,其間可以做的文章頗多,臺灣要有長期談判的準備。

臺海當面的短程戰術飛彈

 儘管臺灣目前已有談判撤飛彈的呼聲,不過截至目前為止,解放軍部署在臺海當面的短程戰術飛彈仍然有增無減,而且除了彈道飛彈之外,巡弋飛彈的數量近年更是大量增加。根據臺灣部分學者的統計,在臺海當面的短程戰術飛彈最後可能會超過兩千枚。

 對於解放軍在臺海當面部署大量戰術飛彈,林中斌博士認為具有多重目的,不過他相信並非用來毀滅臺灣的經濟,而且中國會積極避免大量的流血與破壞。中國的最高軍事目的是奪取而非毀滅臺灣,毀滅臺灣對中國沒有任何好處,首先會造成民怨,對其統治臺灣不利;再者臺灣是一個會下金蛋的鵝,把這個鵝殺了對其不划算。

 解放軍在海峽對岸大量部署戰術飛彈,林中斌博士認為主要有四個目的。首先是對臺灣構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牽制臺灣走向獨立;第二是外交籌碼,作為與美國和臺灣談判的籌碼;第三是經濟考量,如果飛彈撤除可轉用於出口中東、南亞、非洲市場;第四是軍事目的,不過卻不是針對臺灣,這些飛彈的射程已從最初的三百公里增加到六百至八百公里,搭配東風21飛彈,足以對試圖干預臺海衝突的美國航艦戰鬥群實施遠距離打擊,讓美軍航艦戰鬥群知難而退,事實上這類理論這幾年已經愈來愈具體了。

臺灣的軍事調整

 兩岸關係走向緩和,撤飛彈談判將無可避面,在這種狀況下,臺灣本身也勢必要進行軍事調整。林中斌博士認為,以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來看,臺灣要避免與中國進行硬碰硬對抗的軍事投資。

 目前的高科技戰爭雖不能完全放棄,建設正規部隊有其必要性,但是臺灣要有選擇性,為因應解放軍首戰即決戰的戰略,不能把全部作戰實力放在防禦第一擊,還要具備承受第二擊的能力。解放軍的信息化作戰與高科技局部戰爭都是向美國學習,臺灣可從伊拉克戰爭學習反制美軍的方法,效法伊拉克游擊隊。伊拉克游擊隊做法是放美軍進來,可是卻讓美軍無法有效接觸戰爭,以飄忽不定的游擊戰鬥讓美軍陷入戰爭泥淖。

 林中斌博士舉例,臺灣從南到北都是水泥高樓,可實施所謂的水泥叢林游擊戰。臺灣應該善用後備部隊,讓後備部隊防衛自己的家鄉,並配合現役特種部隊來實施這類作戰。這種能量的建立是相當便宜的,經過適當訓練便具備這項能力,同時在每年的演訓中展現後備部隊協同現役特種部隊的防衛能力,這樣便可達到某種嚇阻效果。

(亞太防務雜誌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