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531 林中斌:習近平目前對台作法深耕經濟、淺探政治、人事整合、少說多做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70/article/377

天下雜誌 2013.05.31


作者: 林中斌
 
關鍵字: 
中國 習近平 鄧小平 、馬英九、 葛林 、Michael Green 房地產、 胡錦濤
 
    「辜汪會談」已滿二十週年。習近平也已全面接班。中共對台政策最新方向為何?北京是否對台抗拒政治談判失去耐心?大陸對台經濟「讓利」已達飽和點?習近平將對台強硬?這些問題格外受人關切。
    習近平從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大,接任中共總書記,今年三月全國人大,接任中國國家主席,四月參加博鰲論壇,他在對台政策上並無突破性發言。這與他通常講話,意象鮮明令人難忘—如「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成明顯對比。可能原因是目前北京內外皆面臨艱鉅挑戰,對台工作並非優先項目。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就已發生過零落稀疏的跡象,歸納出習主政後,目前對台工作的幾個特點。

 
延續胡錦濤方向  超越胡錦濤作法
 
    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有以下四特點。其中有不少來自當時在福建和浙江任職習近平的建議。但是,習上台後雖延續大方向,但在某些作法已超越前任。 
 
一、爭取台灣民心。四月十七日,中共新任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華府舉行到任酒會,邀請台灣記者出席,是自從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卅四年以來首次。四月廿五日北京國防部召開記者會也首次邀請台灣媒體出席。
二、深耕兩岸經濟關係。四月十日,台灣日本簽署「漁業協定」。西方媒體和學者預期兩岸關係因此被東京離間而疏遠。其實,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對此沒有譴責,而只以克制的語氣說:「我們非常關切」。事後亦無任何懲罰台灣的動作。相反的,中共隨後在五月與台灣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談判,並同意開放給台灣六十五項超過WTO 的待遇。而且大陸地方官員─如五月內就有江蘇淮安市委書記、溫州市長、湖北省委書記等─來台灣絡繹於途,爭取與台北直航、舉行文化活動等進一步關係。此外,兩岸互設辦事處談判積極進行。
    從十八大習近平上台至今,有大陸背景的香港人高調的來台灣買都市黃金地段房地產,比過去更沒有顧忌。
三、擴大社會交流。北京與民進黨菁英互動在胡錦濤後期已開始。習近平上台後,繼續有新發展。一二年十一月初,北京國台辦官員在經濟學家吳敬璉陪同下首次進入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今年四月,中國智庫與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討論合辦研討會。五月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台灣不必再喊台獨」以回應北京日前所說「只要民進黨不再主張台獨,我們就會跟他們接觸。」
    近年來,北京數度邀訪台灣退休將領。今年五月,北京甚至為台灣退休將領首度開放解放軍中央軍委參觀。習上台後,大陸人士甚至積極拜訪台灣各宗教團體。
四、繞過政治難題。十八大後一天,美前國安會官員葛林(Michael Green)表示習近平處理台灣問題態度會比較強硬。不少人也持此看法。目前看來,那是誤判。原因是:習在東南沿海任官廿二年,與台灣人士互動頻繁。他瞭解台灣的程度超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對他來說,台灣只能智取,不能力奪。
    不少人說,北京對馬總統不願進行政治談判失去耐心。其實習近平很清楚如果施壓台灣要求政治談判,會引起台灣人民反感,為民進黨加分。習在博鰲論壇見蕭萬長,沒提政治談判。然而,習近平上台後,北京方面有技巧的偶爾會提讓兩岸「社會人士」進行「政治對話」。
    中南海過去十年的對台經濟手段已有效果,民進黨菁英和媒體直接或間接在大陸投資做生意,因而調整其言論。一二年底,有台獨色彩的某電台取消數位言論激烈評論員的節目。今年四月,民進黨學者出現「台獨建國沒有市場」的「新中國論述」。
 
人事整合 少說多作
                      
    之前,中共外交和對台部門,做法和說詞經常相互杆格。台辦努力增進兩岸感情,但寧左勿右的外交部門,卻總是在國際上打壓台灣,使中共對台工作成效減半。此外,除了首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有處理經濟背景之外,其他對台官員皆無。
    胡錦濤開始整合外交部和台辦。習近平不只繼續整合外交部和台辦,還進一步整合商務部和台辦。
    胡派外交部副部長王毅任國台辦主任。習調王毅回外交部並更上層樓任部長。習任命的新國台辦主任是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此外,習派原商務部長陳德銘取代陳雲林任海協會會長。
    陳德銘專業為經濟和管理,並有博士學位。陳德銘曾任陝西省省長而陳雲林只作過黑龍江省副省長。
    習上台後,對台人士專業和位階都加強。意涵是習將有所作為。
甚至,未來我們不排除看到解放軍軍事外交人才和對台人事的整合。
    雖然,中共兩岸外交人事整合,尚未給台灣更多國際空間。最近兩次博鰲論壇,中共接待吳敦義和蕭萬長的官員層級偏低。然而,習上台後,馬總統出訪梵諦岡、台灣駐日代表出席日本三一一地震紀念儀式、台日簽訂漁業協議,即使大陸外交部都跳出來說話,但並無後續動作。
 
北京大戰略
 
    習近平對台工作有其特點,但北京對台大方針是根據它○二年建立的對外大戰略。大戰略基本原則不只運用在全球關係上,也呈現在對台工作上,有以下四項原則: 
 
一、「強調超軍事手法」。那些手法包括外交、經濟、心理、媒體、法律、旅遊、宗教、文化(孔夫子學院、國際選美)等層面。突飛猛進的軍事能力作為後盾,超軍事守法做為前鋒。一軟一硬,一前一後,如此擴展國家影響力,處理國際紛爭。
二○○四年後的中共國防白皮書,已刪去傷台灣感情的「不放棄對台動武」。
    ○五年的《反分裂法》,表面是為武力犯台提供法律依據,但真正用意是在中共內部安撫鷹派,為對台部門放心做惠台措施解套。依個人統計,○五年五月至○八年二月,北京惠台措施已有五十項。
二、「政策整合」。以前,北京各部門自行其事,成效互相抵銷:外交部姿態僵化,解放軍發言咄咄逼人,公安手法拙劣。現在,外交官靈活有禮,軍官懂外交辭令,公安收斂。對外公開言詞上已經整合,官方不再用「和平崛起」統一使用「和平發展」。不提「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而說「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三、「間接路線」。三年中共開始推動「台農計劃」:透過給台灣中南部農民經濟利益,影響民進黨的票倉。其效果已經浮現:有不少民進黨縣市長登陸賣水果,放棄台獨言論。
中共積極和民進黨建立關係,讓國民黨不能「獨霸兩岸專利」,間接給國民黨壓力。不少親民進黨學者去大陸訪問,規模持續上升。
四、「耐心」。二年底,中共內部對台工作已達共識:時間站在他們那邊。中共並不急著統一,只希望台灣不公開宣布走向台獨。北京甚至認為台灣──介於中國與西方之間──是有用的「緩衝帶」。去年釣島危機爆發後,有日本大商社決定經過台灣進軍大陸,以減少直接登「陸」的風險。目前對中共來說,解決台灣問題的優先順序低。他們的當務之急,是遏止貪腐降低民怨、經濟轉型突破瓶頸等內政問題,以及如何穩定和週邊國家的緊張關係,以打破被美國藉口保護鄰國而達到圍堵的目的。這也是北京對台有耐心的原因。
    根據北京低層官員和學者所放的言論,有知名美國學者和前官員說,北京對台灣不接受政治談判,失去耐心。這可能是另一項誤判。以往無數次事件顯示:中南海最後決定不同於大陸低層官員和學者所放的強硬言論。
    習近平目前對台作法持平漸進而已,但不保證未來十年,一旦習在內政外交上建功,不會有突破性的對台作法。
    本來馬總統為了歷史定位,對兩岸政治談判似有佈局。派王郁琦擔任陸委會主委,準備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派林中森接掌海基會董事長,給吳敦義建立兩岸人脈做準備。派親信金溥聰任駐美代表,為了未來兩岸關係重大發展,可以第一時間向美國人解釋。二○一四年底縣市長選舉前原是馬推動兩岸進展最佳時機,但馬民調下滑,推動政治對話困難。
    兩岸一大一小。尾巴搖狗很難。狗搖尾巴容易。政治對話最大突破力量應來自大的那方--北京。如果北京有信心在對台飛彈部署,和國際空間上鬆綁,解除台灣人民最大的心結,兩岸關係會豁然開朗另闢天地。

(本文由林中斌口述,辜樹仁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中斌 的頭像
    林中斌

    林中斌 部落格 / Blog Chong-Pin Lin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