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chongpinlin/1436893019-333363241.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chongpinlin/1436893020-3222833590.jpg)
失落的歷史
林中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2005.9.16)
六十寒暑前的今天,中華民國空軍機群飛越海峽,抵達台灣,自日軍手中接收寶島。領隊為台北地區司令空軍中校林文奎。
一位三十六歲的中校被賦予如此重任,為什麼?
這是一八九五年日軍佔領台灣後,中國政府第一次登台。但是這塊里程碑在今日的台灣完全被塵土所掩埋。又為什麼?
還原這段失落的歷史如果可以給我們後人啟示。那是什麼?
清華領袖 筧橋魁元 戴笠密囑
林文奎出生在革命時空下:一九零九年,廣東新會。二四年在上海領導學生暗助北伐,為軍閥孫傳芳勒令校方開除。後來考上清華大學讀經濟、地學兩系,其間組織義勇軍赴南京請纓殺敵。蔣宋美齡告知,杭州筧橋空軍官校即將成立,畢業後於是投筆從戎。三四年二月,以飛行班第一名畢業。大學生考空軍已屬難得,何況又再奪魁。
之後,經考派赴歐洲四年,留學意、英,德、法各空軍戰術學校。回國後,於卅八年赴美組織華僑美洲中華航空學校,訓練華僑返國抗日。
四一年協助陳納德創立美國志願軍飛虎隊於昆明,任機要秘書兼作戰情報室主任。
他遺留的密件顯示,此時開始接受戴笠直線領導,情報上呈蔣中正。戴笠信件的用語透露對這位比他年輕十三歲後進少見的尊重。
一九四五年,蔣氏「越過一百多位軍官」[1]拔擢林氏接收台灣,一方面由於林突出的表現,另一方面應與戴的力薦有關。戴於次年墜機過世,那年正是權傾一時,如日中天。
頂撞陳儀 告發毛邦初 協助孫立人
陸軍在
一, 頂撞陳儀。林氏目睹陳儀治台之腐敗,曾上書蔣中正撤換, 否則 「台民失望之餘或鋌而走險或激發其獨立運動之思想」[2]。以區區中校司令對抗上將長官,其殆矣!四六年林氏辭去空軍台北地區司令一職。四七年爆發二二八事件,而六十年後的今日台獨思想已是台灣政治的醒目景觀。
二, 告發毛邦初。四八年,林氏調任聯合國中國軍事代表團空軍參謀。團長毛邦初為蔣中正妻蔣經
三, 協助孫立人。清華學長孫立人時任陸軍總司令,請求蔣中正借调已昇空軍上校林氏為陸總情報署署長,屬中將職。不久,被打擊孫氏的「前鋒部隊」誣告丟官。罪名皆不成立,包括「喜用西元紀年」等。之後,孫立人遭讒獲罪。
林氏於八二年於夫人
林氏二公子中明,二零零一年夜觀孫立人影片,想起座機栽入日軍艦「出雲號」煙囪的空軍烈士沈崇誨為父親清華知交,悲慟不已,作詩釋懷:
清華三傑奮從戎。
崇誨出雲立人繫,
林公文奎鬱沒終。
自古英雄多遺恨,
夜看流星劃長空。
追思先人 重現歷史 啟迪未來
可歌可泣的時代遠逝了。重現歷史如果只帶給我們資料的整理,功過的歸屬,則有負前人的胸襟和氣度。超越我們短暫人生、渺小個人的意義何在?
一,族群融合的種子。林氏來台後感受到「台灣人民愛護祖國之心至為強烈」。台灣奇女子《
二,腐敗暴行的代價。陳儀以及後來統治者的腐敗暴行使國民黨在半世紀後失去政權。統領台灣者,請牢記在心。
三,台灣革命的精神。辜振甫生前語筆者:台人祖先為各朝代的政治異議份子。一九二五年朱謙之寫的《台灣革命史》說:台灣在滿清時代發起十八次革命,日治時代頭廿五年有十四次革命,「我們讀遍了各國革命史,沒有比台灣較多了。」當政台灣,需有此認識。
四,兩岸臍帶的宿命。兩岸政權儘管不同,兩岸歷史的臍帶的很難斬斷。一甲子前的事件是宿命再度的顯現。
五,台日近鄰的關係。林氏來台後與日本軍官肝膽相照,有信件為證。日軍亦有信義者,不可一概以凶殘而論,更何況日本人民。台日屬近鄰關係,宜與有遠見善心之士共謀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