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40830 林中斌:點穴戰是共軍的新選項

中國時報 2004.8.30

    今年入夏以來﹐「共軍二○○六會不會攻台﹖」成為台美中三方熱門的話題。但是喧嘩的表象可能掩蓋了深層的脈動﹐也沖淡了台灣對真正危機的警覺。

 

    其實﹐共軍二○○六年大規模攻台受限於以下的因素﹕

    第一﹐點穴戰力尚未成熟﹕共軍是孫子兵法的忠實信徒﹐「不戰而屈人之兵」一直是他們用兵的理想。北京對台之上上策是「不戰並台」﹐其次才是動用武力「阻美奪台」﹐而非「擊美毀台」。

 

    北京希望用流血最少、破壞最小的方式奪取台灣。流血造成無窮的民怨﹐不利以後的「統治」。二二八流血帶給國名黨無窮的頭痛﹐中共要重蹈覆轍嗎﹖破壞後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恢復經濟﹐劃得來嗎﹖

 

    可是﹐北京奪台需要的點穴戰力──精準打擊、首戰決勝、癱瘓神經而不傷大體──要在二○一○至一二年後才準備好。這包括定位的北鬥衛星(目前隻有三顆﹐二○一○會有數十顆)、配署在戰轟機及潛艇上的中長程巡弋飛彈、無人偵察及攻擊飛機、非核子電磁脈沖炸彈等。

 

    個人在一九九七年夏天便提出看法﹕二○○五左右共軍在質量上將超過國軍(數量上早已超過)。但是剛剛超過不足以令北京有信心開戰。他們常提醒自己﹕「不打沒把握的仗。毛主席說過的話﹐別忘了」

 

    第二﹐北京預期美國的勢衰﹕二○○三年夏天﹐北京外交部智庫分析中共的戰略機遇﹕「未來八到十年﹐極有可能是美國戰略擴張勢頭由盛而衰……我戰略機遇……值得重視和利用。」這個內部的看法應該有相當的代表性﹐雖然北京不會對外發表。既然美國對外的影響力遲早要衰退﹐中國的國力遲早要升起﹐何必急在二○○六年攻台而冒險直接與美國精銳的軍力沖突﹖何況二○○三年美國攻伊拉克的優勢武力再度震撼了共軍﹐北京記憶猶新。

 

    第三﹐台灣內部分裂何須動武﹕二○○四年總統選舉進一步撕裂了台灣社會。國家內鬥﹐自我消耗﹐更形嚴重。北京趁機加強無形戰力(如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等)分化、弱化台灣。台灣內鬥癒烈﹐北京癒有成就感﹐何須對台動武﹖

 

    第四﹐全球注視牽制動武﹕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台海危機前數年﹐筆者已在美多次發表警告言論﹐但被美朝野漠視。如今情形剛好相反﹕共軍任何風吹草動﹐隻要稍許意味攻台﹐國際便會大幅報導。華府也會即刻發表警告的言論﹐甚至美國航母便會巧合的巡弋西太平洋。國際盯住共軍﹐自然有牽制北京動武的作用。

 

    第五﹐經濟顧慮﹕二○○三年中國GDP成長高達9.4%。北京官方認為目前世界大致和平﹐是發展經濟迎頭趕上的大好時機。短期內攻台會打翻這盤棋。但是中國政府並不遏止非官方的黷武言論﹐以防被台灣獨派「吃豆腐」。

 

    第六﹐奧運考量﹕中國將主持二○○八奧運及二○一○年的世界博覽會。北京已投注大量資源提升國際地位。攻台將令其前功盡棄。

 

    「中國的領導人是全世界最冷血的國際政治分析家。」季辛吉如是說。一九九九年五月中國在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戰機所炸﹐全國激憤。北京市民向美大使館扔石頭三天﹐似乎一發不可收拾。但是第四天騷動戛然而止。在場的台灣記者說石塊都一樣大小。

 

    二○○一年四月中美南海撞機﹐共軍摩拳擦掌﹐似乎玉石俱焚在所不惜。華府後來並未如北京要求而正式道歉認錯(apologize)﹐隻說對此事件「我們很難過(sorry)」。六月底北京已和華府接觸試探恢復軍事交流。

 

    讓敵人認為你可能會發狂﹐敵人才會更重視你的警告。如果敵人認為你很理性﹐他可能會佔你的便宜。北京深諳此道﹐也善於應用。

 

    目前北京對外的強硬態度是江澤民、胡錦濤政治較勁的產物。這應是短期現象。今年十一月﹐江引用鄧小平離開政治局常委續任軍委會主席兩年的先例即將到期。江目前的焦慮感不難理解。江在位時曾數度否定軍事冒進的提議。他今天慫恿鷹派言論主要在於挑戰胡的權威和保護自己的權位。對於采取實際攻台行動﹐即使江﹐也有其上限。

 

    如果台灣二○○六年宣布法理獨立﹐有無風險﹖因北京用心運作﹐國際對台支持很難到位。解放軍雖不全面攻台﹐仍可以更精準的導彈猝然威懾(如飛越玉山尖頂落入東面外海)﹐對台經濟嚴重沖擊﹐並引發台灣各派交相指責﹐甚而導致中央地方的分裂。

 

    二○一二年之後﹐點穴戰將成為共軍「阻美奪台」最佳的選項。在此之前﹐台灣會面臨中共新穎而多樣化的非軍事挑戰。這些才是台灣將面臨的危機。如何凝聚共識未雨綢繆才是台灣目前真正的要務。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中斌 的頭像
    林中斌

    林中斌 部落格 / Blog Chong-Pin Lin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