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中國出現重大新動向
20060101 財訊



 

台灣應打三張牌:民主、戰略、經貿            口述/林中斌



 

中國的「圍棋大戰略」在二○○四及○五年獲得長足進展。美國在○五年夏從疲憊應付伊拉克戰爭回過神來後,開始對中國展開新的軟硬兩面策略。○六年美將開始自伊撤軍,國際地位將逐漸由高峰下滑。雖然短期內中國國力落後美國太遠,中長期後,美國派軍力赴遠方馳援的意願將會打折扣。

 

去(二○○五)年春天開始,華府內部做了檢討,先前因為九一一事件搞得焦頭爛額,回過神來後卻發現,北京已經鴨子划水布局「圍棋大戰略」。

 

美國的新圍堵主義和調適派

 

從去年六月開始,美國國務卿萊斯決策地位開始逐漸超越國防部長倫斯斐。之後,美國一方面樂於奉陪中共,加強高層對話,另方面則是對中國重新布點加強圍堵。我將後者稱之為美國的「新圍堵主義」。美國在中國周圍開始拉攏新朋友:其一,萊斯、倫斯斐、小布希先後訪問蒙古;其二,穩定與烏茲別克的關係;其三,最近美國也以協助防恐為由解除對印尼武器禁運。其四,與印度大幅提升安全合作關係。

除了布點之外,美國於去年九月計畫在中東和中、南亞擴建十六個軍機場;海軍亦宣布將花費一三○億美元購買三十二艘軍艦;當美國正裁減其於全球軍力時,卻在西太平洋加強軍力的前進部署。

另一方面,華府北京雙方高層的來往達到史無前例的規模,且出現四個特徵:一是高層官員見面的頻率增加;二是見面的方式制度化;三是見面官員層級下降到實質工作階層;四是見面官員種類增加,由經貿,而外交,甚至到最後一塊-五角大廈和解放軍。

華府對北京的政策有兩面性,都在加強當中。這是去年和前年最大的不同。雖然華府對中國積極防堵,一個相反的思維亦在美國出現,我把它稱為「調適派的萌芽」。最早的說法來自評論家Fareed Zakaria:「如果美國要繼續繁榮,必須『adjust(調整)』自己來適應在中國領導下亞洲的崛起。」助理國務卿希爾斯在去年五月說:「亞太國家必須調整自己適應中國崛起成為地區或全球的強權。」萊斯去年七月間在北京也說:「我們的目的是看到中國的崛起成為國際上正面的力量。」副國務卿左立克則說:「必須鼓勵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一名利益相關的參與者(stakeholder;或譯成下賭注者)。」另外,連一向視中國為威脅的部分美國保守派,也提出新的認識,那就是美國無法圍堵中國,也打不起和中國的戰爭。

 

美國孤立主義情緒再度抬頭

 

這一系列的趨勢,最早只是民間意見,然後慢慢溜進官方的語言裡面,還不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或正式的政策。未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選擇,除了過去的圍堵與交往,還多了一項-調適。圍堵或交往都是以美國為主角的劇本,但在調適的劇本裡,美國不再是唯一的主角,搞不好美國還是配角。此觀念的影響可能包括:一是美國儘量避免和中國打仗;二是美國在很多非軍事方面,會和中國合作;三是美國不排除考慮先前北京所提「共管台海」的建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美國孤立主義情緒再度抬頭。蓋洛普民調顯示,當前美國民眾對於是否介入他國事務,反對聲浪甚至超過越戰撤軍之前,高達四二%。由於美軍在伊拉克死傷人數劇增,去年十月突破兩千人,小布希終於鬆口,表示今年三月可能將開始撤兵。一九七五年美國撤兵越南後,其他東南亞國家仍屹立不搖。

這次撤兵後可不同。中東可能出現骨牌效應,有三種可能:一、同屬什葉派的伊拉克與伊朗合流;二、中東親美政權受激進派衝擊而不穩;三、伊拉克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內戰使中東各國捲入而動盪不安,影響美國的石油來源。美國超超強的國際地位開始下滑。雖然跟美國競爭的中國實力仍相去甚遠,但給人印象在崛起,將會有更多國家去靠攏。屆時,美國派兵到遠方如台海的意願會不變嗎?

對此疑問,有位美國剛退休官員曾對我說,十五年後美國又是一條好漢。因為自越南撤兵十五年後美軍重整士氣在波灣打了亮麗的一戰。即使如此,台灣能捱過這十五年嗎?何況十五年後美國是不是條好漢,還不曉得。美國現在面臨三重赤字:預算、貿易和儲蓄。同時在國外還在進行一個持續了兩年多且不斷失血的戰爭。這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即使扣除打伊拉克的軍費,小布希仍是美國有史以來花錢最多的總統。Katrina颶風又凸顯美國社會嚴重的失衡。這意味美國將元氣大傷,長期持續像過去那樣威猛會有困難。

 

中國對美經濟箝形攻勢

 

反觀中國,國內自信正逐漸上升。根據Pew研究機構去年五月全球的民調,中國城市居民對國家的滿意度居世界之冠,對未來樂觀的比例也高居世界第一。政府的政策也反映人民的態度:北京認為時間站在它那邊,因此對台灣政治問題冷處理,對日本之外的他國避免尖銳的作法,對美國則是徐圖以待之。同時,他們的手法更加細膩,對台灣的挑戰當然也更大。

我前年所命名的中國「新大戰略」的出現亦是自信增加的結果。北京開始在外交上採取間接的攻勢。案例包括:其一,去年七月中美因為利益相同,聯手反對聯合國安理會新增常任理事,把日本作掉;其二,中國跟俄羅斯聯手要求美國退出小亞細亞;其三,中國跟馬來西亞聯手促成「東亞高峰會」,成員卻沒有美國,這是亞太國際會議美國第一次缺席。中國聯合他國出手,讓美國和日本啞巴吃黃連。

在經濟上,中國採取箝形攻勢包圍美國。例如,中國對美國北邊的小老弟-加拿大下了不少的功夫,簽訂能源等合作方案,使中國成為加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去年十月加拿大居然對美硬起來打「中國牌」。美國和加拿大因軟木材貿易爭議,NAFTA裁決美國要賠五十億美元,美國拒不執行。加拿大總理馬丁揚言,以後要把石油跟木柴賣給中國!這是美加關係史無前例的事件。

美國南邊的委內瑞拉先前就相當反美,由於與中國提升石油貿易關係,更是有恃無恐。去年秋天,總統查維茲在美國表示不再售給F16戰機配件後,竟表示要把F16賣給俄羅斯和中國,然後再跟他們買更新更好的飛機!

 

如何因應北京「不戰併台」

 

中國透過「資源外交」-包括石油、礦產、木材,在拉丁美洲默默耕耘。去年十月在阿根廷召開的美洲高峰會,美國灰頭土臉,雖然華府拉美外交粗糙是主因,北京幕後的布點不無影響。美國在進行對中國的新圍堵政策同時,中國利用經濟箝形攻勢一南一北把美國夾住了。

兩岸官方關係雖然停滯。其實中共對台更為積極,柔性作為不斷地翻新出爐,正如我在反分裂法去年三月通過一日後的評論所寫。據說,北京國台辦在成立十幾年以來士氣衝達新高點。我們一直把時間、精力、財力放在中共會攻打我們這個劇本上,但中共發動另類攻勢用熊貓、果農、台生優惠、旅遊、春節包機……,讓台灣門戶洞開,亂成一團。現在問題已經不是中共要打過來,而是「不戰而併台」。

萬一禽流感真的來襲,如果中共藉機落實對台善意提供協助,屆時台北要順水推舟接受,或批評對方統戰而拒絕?如何因應對方的柔性攻勢,是政府必須全面思考的問題。

面對中國自信增強、中共手段「靈活多樣化」,台灣卻面臨更痛苦的民主學習曲線。經濟上要從谷底回升短期尚不樂觀。明、後年說不定還要更糟,因為基本盤都流失了。我過去一直強調,三個互相競爭的國家目標-政治尊嚴、經濟發展、軍事安全,魚與燕窩與熊掌不可得兼,無論是誰執政都有責任釐清優先排序,然後爭取人民至少相對多數支持,否則舉步維艱。

國內對政策有情緒的爭論沒有理性的討論。有人認為台灣安全可以永遠依賴美國;有人認為兩岸只要加強交流,毋需砸大錢軍購。其實各有盲點。我認為台灣短期的國防目標應為獲取足夠的自衛力量,以待美國馳援,中長期則應以國防作為兩岸協商的後盾及籌碼。畢竟,無論誰執政,要和中國協商,沒有國防就只能任他予取予求。對美國來說,兩岸最好不要造成它的困擾-中共不武,台灣不獨,符合它最大利益。我們應注意萊斯地位上升。她是現實主義者,並非以人權民主為上。台灣光打民主牌不夠,必須同時打民主、戰略及經貿牌,讓自己成為全球經濟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紀淑芳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中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