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的背後
《聯合報》2019年5月19日A12版
accessed May 20, 2019
佳文推薦。
資料豐富,涵蓋全面,見解精到。
林中斌 2019.5.19
全文聯結: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3821265
美中貿易戰終於開打。目前任何人都難預測未來走向,但了解雙方背後的動因及侷限,或許有助釐清情勢。
作為發動者美國,動因最少有四項。第一當然是川普總統本人。四十三歲的他在一九九○年生平第一次政治專訪時就對「花花公子」雜誌讀者強調,「美國老被別國當成笑柄」,「一定要對外國硬起來」,「要把進口的每一輛賓士車、所有日本產品課上重稅」。到了二○一六年,高關稅匡正貿易逆差,更貫穿他整個選戰主軸。此外,「最大施壓」及「懸崖邊緣」也一直是他經商與從政時的典型談判風格。
第二,川普與他的鷹派策士都對現行國際秩序深感不滿,認為美國吃了大虧,而別的國家「搭便車」占太多便宜。所以除了廢除好幾個多邊協議(如氣候變遷、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等),也已經或即將與加、墨、歐盟、日、韓等盟國重談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只是其中一齣大戲。
第三,目前美國兩黨及行政與國會非常難得地一致認為,中國大陸國力已經上升到必須出手壓抑,以免危及美國領導地位地步。部分人還不滿中共政治制度隨著經濟發展而更趨集權。少數人甚至拉高到「種族」或「文明」挑戰的層級。華府此共識一定讓談判代表在面對北京時底氣十足。
第四,在美國國內,關稅戰的正當性最夠,而且成本最低。大陸每年出口美國五千多億美元,而進口只有一千多億。所以美國打關稅戰,子彈充足又不太怕報復。藉關稅不但可以直攻中共的「製造二○二五」產業,還可以打開大陸服務業的龐大市場,何樂而不為?反之,如改打「操縱人民幣」,連許多政學界人士都不認可。如打「網路偷竊」,證據也嫌不足。所以除非大陸的報復重創美國經濟或波及其他利益,關稅戰仍可能持續。
但美國面臨的侷限也不少。首先,華府菁英圈子固然反中,但走出華府,一般人感受的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貿易戰必然兩敗俱傷。川普開打後的最新民調就顯示,四十五趴美國人認為美中貿易戰「長期會傷害美國經濟」,超過認為會「幫助美國經濟」的卅四趴。他或許更會警惕,四十二趴美國民眾認為民主黨拜登參議員較會處理對中關係,超過他自己的卅八趴。
第二,華府反中菁英迄今只有招式(如貿易戰),卻沒有章法。這一方面因為華府政學媒界一直忙於圍繞著川普進行激烈內鬥,一方面涉外菁英的士氣又普遍低落。川普上任後把國務院預算砍掉三分之一,中高階層官員大量辭職且常遇缺不補,連新進外交官都銳減二分之一。他的「美國優先」更導致盟友離心離德。其他國家如作壁上觀,美國單打獨鬥的效果自會打折。
更糟的是,美國多個智庫及專文已清楚表示,面對中共台海軍力,美國已經喪失過去每一項優勢。過去可以橫行無阻的航空母艦,現在不敢進入台灣周圍最少一千海里的海域。過去共軍找不到、瞄不準、穿不透(防禦體系)、或打不到美國航母,現在都可做到。過去不必擔心的衛星、通訊、後勤等,現在全都不安全。
換句話說,美國對中國大陸打關稅戰確實「心」「力」俱足。但要全面戰略對抗,或組建反中聯盟,或馳援「台灣民族主義」,恐怕都力有未逮。
或許正因看到美國的侷限,被動防守的北京迄今反應是硬中有軟。硬的是,不允許美國藉貿易談判改變大陸的政經體制;針對新增的高關稅宣布報復性的高關稅;針對南海及台灣則寸步不讓;針對川普自毀外交長城,則加緊外交出擊。
軟的是,只就事論事,不批評川普本人,習近平本人不出面講話;不承認進入美國所說的「競爭」階段,仍號稱堅持過去四十年的「交往」政策;關稅開徵日期壓到六月一日,以保留轉圜餘地。
綜上以觀,美國以攻為守,大陸以守為攻。台灣除了妥善因應高關稅的間接衝擊,也要迎接兩強打打談談的持久戰,尤其不應一廂情願地以為美國會因貿易戰而力挺「台灣民族主義」。(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留言列表